“瞪羚”来啦!
来了几个月
就研发出打破国际垄断的新产品
谁是瞪羚?
研究出了什么?
咱们从头说起
已在经开区落户几个月,专注于疝和腹壁外科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北京天助畅运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助畅运”),近日成功研发出新型善释·祥复合补片、善释·祺可吸收钉修补固定器产品,成为国产唯一用于腹腔内修补腹壁疝的产品,打破了进口产品的国际技术垄断。这也标志着多次入选中关村瞪羚企业榜的天助畅运,正立足于经开区完善的生物技术与大健康产业生态环境,挺进疑难疝治疗领域。
天助畅运成立于年,当时国内疝治疗方式正在转变,此前主要靠缝合的手术方式,患者伤口容易再次开裂导致疾病复发,海外企业及技术引入国内后,治疗方式向利用疝修补片“打补丁”的方向转变,大大降低了复发率。作为最早一批进入疝和腹壁外科领域企业之一的天助畅运,专注研发疝修补材料及技术,生产疝修补片相关产品向医疗领域供应。
人体腹部肌肉薄弱或开裂导致脂肪组织、肠等人体器官向外膨出的疝,好发于新生儿及老人这两类体质虚弱的群体,中国每年疝发病人群高达万例,除了医生手术技术水平、手术术式选择的因素外,疝的治疗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修补产品及固定器械的技术水平。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天助畅运结合医疗机构需求,研发出平片、网塞、腹膜前、3D等多种善释系列疝修补片产品,产品型号多达多种,获得了多项专利,可适应直疝、斜疝、腹壁疝等众多不同类型的疝和腹部、外科领域疾病,并支撑医疗机构创新手术方式。“腹部皮肤下还有肌肉、筋膜、腹膜等多层组织,因此修补产品和手术方式的种类也比较多。”天助畅运公司董事总经理郑志国说,种类及型号繁多的疝修补片产品,可支撑医生针对不同疝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保障治疗效果。
天助畅运凭借产品供应及医疗支撑能力,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0%,持续占据市场销量的第一名,奠定行业国产第一的地位,是中国疝和腹壁外科领域名副其实的领*企业。
随着研发能力的提升、市场的扩展,天助畅运规划建设总部基地,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多地区走访考察后,最终选择了经开区。“这里生物技术及大健康产业聚集,区域扶持企业的力度较大,配套的公共服务较为完善。”郑志国说,在经开区这样一个产业生态环境完善的区域发展,便于引进高端人才、获得*府帮扶及协同创新发展的机会。正如他所料,在天助畅运总部基地落地过程中,经开区相关部门主动帮扶,助其快速找到经海产业园的总部基地落地空间,并指导天助畅运开展空间的检查、监测工作,快速办理完成了相关审批事项。
今年3月,一栋5层独栋、建筑面积多平方米的天助畅运总部基地建设完成,研发中心、生产运营中心、市场营销中心及支持中心聚集其中,同时新引聚了50多名高端人才,扩充了研发队伍及生产技术队伍。生产运营中心年产能可达30万件疝修补材料,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还将出口到南美、中东、欧洲、东南亚各国。
天助畅运总部基地落地短短几个月时间,多年研发的善释·祥新型复合补片、善释·祺可吸收钉修补固定器产品经过了最后的攻关,宣告研发完成。研发两种新产品取得了7项发明专利,其中国际发明专利3项。复合补片复合多种材料,整体能牢固地贴合在肌体上,最内层的材料还具有防粘连的特性,防止脏器与疝修补片粘连造成并发症,而可吸收钉固定器代替了常规的手术缝合,通过腹部微创口将特殊工艺处理、强度较高的枪头部分探入,利用机械系统将可吸收钉逐个打入,固定住疝修补片,肌体恢复后可吸收钉还能快速降解。此前国内医疗机构治疗疑难疝,全部靠国外进口这样的疝修补产品,天助畅运推出的两款产品打破了国际垄断,产品价格还普遍比进口的同等产品低50%。
目前,国内大医院可得到有效治疗,部分疑医院、医院治疗,天助畅运凭借两款新产品,也跻身于疑难疝治疗产品研发生产行列。随着新产品的供应,天助畅运也将立足于经开区,医院、医院紧密合作,加快疝修补产品的更新迭代,加快中国疝和腹壁外科领域医疗水平从“跟跑”到“领跑”的进程。
近年来,经开区发挥创新引导作用,全面开展“专精特新”行动,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构建形成“金种子科技型企业-瞪羚-隐形冠*-独角兽”的成长梯队,通过在关键环节、核心技术、标准制定上超前布局、提早谋划,努力在“卡脖子”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基,助力科技创新,取得了很多成果。仅年,经开区就完成项新技术、项新产品的研发,其中国际领先、填补国际空白的新技术21项,新产品37项。
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经开区将紧紧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四区一阵地”建设,不断以服务创新、*策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战略引领和服务保障,为四大主导产业发展提供创新动力,依托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互联网+”、汽车装备、生物医药等形成极具吸引力的高科技创新聚集区,吸引大批高科技企业进入,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和经济新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