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江晚报讯今年75岁的严大娘(化名),前不久因为上腹部有个“鼓出来的东西”去医院问诊。令她没想到的是,她被查出身体多部位患有疝病共计8个。不过,经过市一院普外科专家的微创治疗,通过3个加起来只有2厘米的小孔,一次性解决了全部问题。昨天,她已经接到通知:可以出院了。
让严大娘寝食难安的是她上腹部的一个肿块。这个在她早年为治疗胆囊问题而接受手术切口位置的肿块,约莫一个乒乓球大小。用她自己的话说,这个肿块让她吃饭睡觉都很不安稳,“尤其是晚上,经常整夜整夜睡不着”。医院看,后来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加之快要过年了,她也就把这事放了放。到了前段时间,难忍疼痛的她在家人陪同下来到了市一院普外科。
当天接诊的,正巧是市一院普外科主任医师、疝与腹壁外科团队领头人龚志刚。经过查体,龚志刚基本判断严大娘上腹部的这个肿块,属于疝病中被归类为切口疝的疾患,“基本发生在创伤切口周围”。
本以为严大娘只是患上了疝病这种常见病中的一种,谁承想,经过进一步检查,龚志刚和团队医生发现,这位患者所患疝病“非常极端”:除了有明确疼痛症状的上腹部切口疝,患者下腹部有一个切口疝,左侧腹股沟有斜疝、直疝、股疝、闭孔疝,右侧腹股沟有股疝、闭孔疝。
“一位患者同时发生8个疝,临床上十分罕见。在我们年平均多台疝病手术中,较为常见的多发疝,一般也就是两三处,而且多发生在双侧腹股沟。”龚志刚说。
鉴于严大娘病情的特殊性,龚志刚和同事们制订了多套手术方案。最终综合患者年龄较大、曾有多次手术史等因素,医生选择了手术创伤更小、出血更少的腹腔镜微创手术路径,并且力争通过一台手术,将8个“乒乓球”全部解决。
手术当天,医护团队在严大娘腹部中间打了一个1厘米的孔,又在两侧各打了0.5厘米的孔,然后通过腹腔镜,自下而上地逐个解决病灶。“较为常见的疝病,手术时常一般在半小时到40分钟。但这位患者情况特殊,我们前后用了4个小时完成手术。这也是为了能比较彻底地解决问题。”龚志刚说,“疝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于儿童和老年群体,但又常因没有明确症状被人们忽视。但医学研究表明,如果疝病不及时治疗,很可能会发生嵌顿,成为危及生命健康的‘不定时炸弹’,后果会比较严重。毕竟,相比于择期手术,急诊手术的术前评估可能做不到那么完善。”
昨天上午,已经具备出院条件的严大娘刚看到来查房的龚志刚,就一把拉住他的手,连声感谢。她告诉龚志刚:“我现在感觉好多了,晚上睡觉也舒坦了。”(朱研崔骏)-06-:00:00:七旬老妪多部位患疝病三个小孔一次全部解决/enpproperty本文来源:京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