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斜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疝气”,它是一种婴儿常见的先天性疾病,此病多见于男孩,是由于宝贝位于腹股沟及阴囊处的腹膜鞘状突,在出生时还没有完全闭塞,同时腹肌又不够强健而引发。因此,在宝贝用力哭闹或排便,或是咳嗽时,肠管就会进入没有完全闭塞的鞘状突,在腹股沟或阴囊处形成一个包块。
不过,当宝贝安静下来,平卧或睡着后,疝入的肠管可以逐渐回缩,使包块变小甚至完全恢复。但是,如果疝入的肠管等被卡在腹股沟或阴囊处,不能还纳,腹股沟斜疝可能发生了嵌顿,医院救治,否则宝贝可能发生肝坏死,甚至危及生命。
婴幼儿疝气的症状表现
疝气可能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通常在小孩哭闹、运动、解便后,在腹股沟处会有一鼓起块状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有可能在卧床休息或睡觉后自行消失。严重者会腹痛、恶心、呕吐、厌食或哭闹不安。
疝气的危害
婴儿腹股沟疝气首先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又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可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还由于疝囊内的肠管或大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引起炎性肿胀,致使疝气回纳困难,导致疝气嵌顿,引起腹部剧痛以及肠梗阻、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不及时处理还有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婴儿疝气应该及早进行彻底治疗。疝气患者的几大误区 疝气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但是很多患者对疝气疾病缺乏认识,存在许多误区,长期以来不能及时治疗。很多疝气患者都是偶然发现,腹壁有个包块,有坠胀感。
疝气的发展过程一般来说是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开始比较紧张,但时隐时现,平卧后大多自动消失,症状也就随之消失,久而久之恐惧感变成了漠然处之,殊不知病情在缓慢的加重。随着病情的进展,疝气越来越大,脱出的肠管也越来越多,症状日趋明显,腹部坠胀不适或钝痛逐渐明显,感到活动不方便,患者可能因此不愿外出活动,生活质量下降。如果包块突然不能回纳,并伴剧烈疼痛时,可能是疝气发生了嵌顿,疝一旦嵌顿,自行回纳的机会较少。多数病人的症状会逐渐加重,如不及时处理,可进一步发展为绞窄疝。此时肠管因缺乏血运会发生坏死。如不及时处理,将危及病人生命,所以得了疝气千万不可忽视,应及早接受治疗。
特殊的“排气”通道不一样的“气” 有的老人讲,这是因为宝宝脾气大,小肠里的气太多,排错地方造成的,其实不然。
胚胎时期,男孩的睾丸通过腹股沟处的通道降入阴囊,如果通道发育不完善,出生后没有完全“关闭”,就会在大腿内侧与腹壁交界处的一个三角区形成一个“口袋”,腹腔内的小肠、腹膜等掉进这个“口袋”就会形成腹股沟疝气。
腹股沟疝气是一种相当常见的小儿疾病,发生率约为3%,男孩发生的机会约为女孩的5-10倍。
诱因
腹压增高是诱发疝气的主要原因,例如便秘、咳嗽、哭闹、用力等都会使腹压增高。
对策
出现疝气,可让宝宝立即平躺,可适当垫高下身,一般一会儿疝气就会消失;或用手轻轻地将肿块推回腹腔。
提示:
如果有疝气的宝宝出现的“气囊”很硬,又无法还纳回腹腔,又有呕吐、腹痛、发烧的情形出现,预示着小肠出现嵌顿,应立即就医进行手术治疗,避免因肠坏死导致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疝气患者日常护理知识
1、疝气患者应尽量避免和减少哭闹、咳嗽、便秘、生气、剧烈运动等。
2、疝气患者应注意休息,坠下时,用手轻轻将疝气推回腹腔。
3、疝气患者应尽量减少奔跑与久立,久蹲,适时注意平躺休息。
4、疝气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平时可吃一些具有补气功效的食物如扁豆、山药、鸡、蛋、鱼、肉等。
5、稍大一些的幼儿疝气患者,应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强体质。
婴幼儿疝气的治疗
除了极少数腹股沟疝的宝宝在1岁内有可能自愈外,绝大多数均不能自愈,也不能通过服药或打针而痊愈,唯一的根治方法是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最佳手术时期在1-2岁之间。1岁以前如发生嵌顿,则要进行紧急手术治疗。
术后家庭护理
1、尽量避免宝宝哭闹:实在哄不住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些止痛或镇静的药物。
2、小儿疝气术后1周内,应尽量让宝宝平卧,3个月内都应避免剧烈的活动。
3、注意冷暖,适当增减衣服,若有了咳嗽症状也要及时治疗。
4、术后要增加营养,特别是补充一些维生素,避免感冒等感染。
总结
疝气患者应重视疝气,走出误区,及早治疗。手术是疝气治疗的唯一有效方法,目前常用的有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疝气一医院。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