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老年、小儿及体弱者易发。
注:疝气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一岁以下患儿可暂不手术,因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可采用疝气带压住深环。
2.手术治疗
疝气如不及时处理,疝块可逐渐增大,症状加重,甚至发生嵌顿或绞窄而威胁患者生命,故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此外,对于一些不太适合手术治疗的情况,亦可先采用中医中药保守治疗。
小肠气示意图
七疝汤加减治疗疝气病案二则
(一)李某某,女,88岁-7-20初诊主诉:发现右侧腹股沟包块,伴胀痛2个月现病史:彩超示腹股沟包块2×4cm,医院诊断为小肠气,未用药,建议手术。患者家属因其年老体弱暂不考虑手术,欲中医保守治疗,遂来我处求诊。现诉右侧腹股沟包块,伴胀痛,起身时局部有牵拉痛,行走后缓解。腰胀痛。乏力,口干。纳欠佳。寐可。二便平。裂纹舌淡红无苔,脉弦细稍数。诊断:疝气(小肠气)辨证:气阴两虚,肝郁气滞处方:七疝汤合一贯煎、生脉散、芍药甘草汤加减用药:元胡索10g,小茴香15g,川楝子10g,全蝎6g,太子参20g,白附片6g(先煎),栀子10g,木香10g(后下),生地15g,北沙参10g,当归10g,枸杞子10g,麦冬6g,五味子6g,白芍20g,炙甘草6g,杜仲15g,桑寄生15g。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7-27局部包块减小、疼痛减轻,腰痛减轻。现彩超示腹股沟包块1.5×3cm,舌脉同前。守方7剂。-8-5随访患者家属诉:患者腹股沟包块进一步减小,症状好转,无明显不适,但患者不欲继续服药巩固治疗。嘱不适随诊。(二)施某某,男,52岁-5-13初诊主诉:左侧腹股沟区发现可复性包块1天现病史:可能因工作劳累引发。彩超:左侧腹股沟区混合回声考虑腹股沟疝51*17mm。外科诊断为小肠气,建议手术,但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故来我处咨询诊疗意见。左侧腹股沟包块,局部异物感、胀感、无明显疼痛,口干口苦,视力下降。舌淡红苔少有裂纹。脉沉细弦。既往史:有糖尿病病史7年,发现泡沫尿3年,在服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3.6尿微量白蛋白48.48mg/L。空腹血糖13.25mmol/L,糖化血红蛋白8.98g/dL。诊断:疝气(小肠气)辨证:气阴两虚,肝郁气滞处方:建议先中药保守治疗,同时加用降糖药控制血糖,必要时尽快手术治疗。1.七疝汤合降糖对药方加减,颗粒剂,7剂。2.格列吡嗪片,5mg,口服,bid。注:无小茴香颗粒,故用乌药代替
-5-19服药3天后包块已基本回消,局部仍隐隐不适,解大便时小腹胀。口干口苦减轻。舌淡红中有裂纹舌根苔*腻。脉沉细弦。守上方7剂巩固治疗,监测血糖,不适随诊。七疝汤--《杨氏家藏方》卷十
川乌头一枚(重三钱者,炮,去皮脐),干蝎(全者)十四枚(去*,炒),盐(炒)三钱。
上(口+父)咀,作一服。水一碗,煎至七分一盏,去滓放温,空心、食前服。
男子七种疝气,攻注小肠,急痛牵搐,不可忍者。
七疝汤--《寿世保元》卷五
元胡索小茴香(酒炒)川楝子全蝎(炒)人参大附子山栀子木香(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温酒调服。
治七疝,及奔豚小肠气,脐腹大痛。
注:七疝,病名。七种疝病之合称。出自《*帝内经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至于七种疝所包括的具体病名则历代医家各有不同的记述。
其中,马莳注:“七疝乃五脏疝及狐疝、?疝也。”
《儒门事亲》卷二:“七疝者何,寒疝、水疝、筋疝、血疝、气疝、狐疝、?疝,是谓七疝。”后世多沿袭之。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论曰疝病有七,厥逆心痛足寒,饮食则吐者,名厥疝,腹中气满,心下尽痛,气积如臂者,名坚疝,寒饮则胁下腹中尽痛者,名寒疝,腹中乍满乍减而痛者,名气疝,腹中痛在脐傍者,名盘疝,腹中痛在脐下,有积聚者,名曰疝,少腹与阴相引而痛,大便难者,名野狼疝,凡此七疝,皆由寒气内积,血气凝涩,不得通利,冷剧则痛,故皆谓之疝,难经曰,任之为病,其内苦结,男子为七疝,女子为瘕聚,盖以此也。
中医古籍中,治疗疝气的常用药除了七疝汤外,主要还有木通槟榔、三棱莪术、乳香没药、橘核荔枝核、乌药吴茱萸、苍术香附子、猪苓泽泻、补骨脂山茱萸、巴戟天葫芦巴等。由此可见,治疗疝气的中药主要是有暖肝温肾、行气散结的功效,这是因为疝气中最常见的当属小肠气、膀胱气,此二者与肝肾密切相关。《灵枢·经脉》曰: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肾足少阴之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
医路心路人间路
爱心信心平常心
医路有我?医心为你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