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刊于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8(4):-.
作者:赖旭晟王先法潘*海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院普通外科浙江大学微创外科研究所
专家简介
王先法,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胃肠外科主任、胃癌诊治中心主任。医院学会机器人与腹腔镜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肠外肠内营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内镜诊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腹腔镜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委员、微创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微创质控中心副主任,浙江省抗癌协会胃癌外科学组常务委员、胃肠间质瘤学组副组长,浙江省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世界内镜医师协会常务委员。担任《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等杂志编委。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厅级科技进步奖2项、石华玉优秀青年医生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20余篇,SCI4篇。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胰头及壶腹部良恶性病变的标准术式。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胰瘘、胆漏、乳糜漏、术后出血、腹腔感染、胃排空延迟[1]。其中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pancreaticfistula,POPF)为PD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术后患者感染、出血、胃排空延迟、二次手术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
自年Whipple提出PD以来,胰瘘一直是胰腺外科医师绕不开的话题,被喻为外科医师的“阿喀琉斯之踵”[2]。目前学界已尝试各种方式预防胰瘘的发生,包括选择合适的吻合方式、胰管支架的应用、留置胰周引流管、胰腺包绕、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等,但胰瘘发生率仍有10%~20%[3]。作者于年设计了一种以补片加固胰腺残端的胰腺消化道重建方式,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中均取得了满意效果[4]。一、常用的胰腺消化道重建方式
胰肠吻合术是较为经典的PD术后胰腺-消化道重建方式。胰肠吻合方式众多,常用的有导管对空肠黏膜吻合、胰腺-空肠端端或端侧套入式吻合、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等。何种吻合方式最为合适存在争议。既往有不少关于导管对空肠黏膜吻合与胰腺-空肠套入式吻合在POPF中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但研究结论并不一致[5-7]。导致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与手术医师的经验、吻合技术不同、患者的异质性、胰瘘定义的不同有关[8]。彭淑牗教授发明了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可有效降低PD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但实验结果未能获得很好的重复[9-10]。因此,从目前的吻合技术上看,专业的胰腺外科医师、熟练的吻合技术及高质量的吻合仍是减少POPF的关键[1,11]。
与胰肠吻合相比,胰胃吻合理论上具有以下优势:(1)胰胃吻合后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受抑制,胰液在胃酸的环境中难以被激活,从而减少对吻合口的腐蚀;(2)在肿瘤手术中部分大血管需进行骨骼化,激活的胰酶易腐蚀这些骨骼化的血管,造成术后腹腔大出血,胰胃吻合可降低胰瘘风险;(3)解剖位置上胰腺残端易与胃后壁进行吻合,且胃的血供要好于空肠;(4)胰胃吻合术后通过胃管减压可吸走胃液及胰液,减少对吻合口的压力,同时可早期发现吻合口或胰腺残端出血等并发症,若出现胰瘘也可充当引流作用;(5)若发生术后吻合口出血、胰腺残端出血,胰胃吻合术后可用胃镜止血。关于胰胃吻合及胰肠吻合孰优孰劣,目前已有较多的随机对照研究,但遗憾的是结果并不一致。部分研究提示胰胃吻合可降低胰瘘发生率[3,12-13];其他更多研究显示胰胃吻合和胰肠吻合在胰瘘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17]。结合临床实际,笔者认为对于胰腺残端过大的病例,胰胃吻合较为合适。PD术后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也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