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不少小宝宝的年轻父母们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宝宝出生没多久,在哭闹的时候换尿不湿发现“小鸡鸡”的左侧或右侧肿起了一个小包,按起来硬硬的,不哭的时候就又没有了,往往会以为是哭闹厉害才造成的。而直到发现宝宝没哭的时候那边也肿着,把肿块往上推一下,听到咕咕的声音,肿块松动了,又消失了,经医生诊断为:小儿疝气。
小儿疝的发生主要因素是先天性因素,腹股沟疝主要是由鞘状突未关闭所致,包块在站立以及哭闹等使腹内压增高的情况下出现或者变大,而早期平卧或停止哭吵后包块多可自行消失或用手按压后消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病情的发展,患儿可能会出现行走不便、下腹坠胀、腹痛以及便秘等症状。少数可能发生嵌顿性疝,易引发肠坏死等其他的并发症,严重者会影响患儿的生命,手术治疗是小儿疝气的首选治疗方法。
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
近日,医院普外二科团队再次成功完成一例“左侧股沟疝”术,患儿耿某,男,8岁,患儿家属6年前发现其左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逐渐隆入阴囊,平卧或自行用手按压便可压回,活动后出现,经普外二科副主任宋延冰仔细诊断后,为其行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
专家讲解
宋主任介绍:小切口手术治疗是指在腹股沟韧带上方约2横指处切口,沿腹横纹切开约1cm的长度,切开皮肤后使用小拉钩和蚊式钳对患儿的皮下组织进行钝性分离,将精索提出切口,寻找白色疝囊随之将其分剥,然后对疝囊的颈部进行高位结扎,接着进行止血处理,用4-0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切口皮肤,使用无菌敷贴覆盖,术后不用抗生素,且术后无需输液,换药后即可出院。因小儿腹股沟管短,1CM左右,提拉疝囊就可以达到高位接扎的效果,从而选择小切口微创治疗。
而传统手术治疗需要作3-4cm的手术切口。分离皮下组织,打开腹外斜肌腱膜,显露腹股沟管,找出精索,游离疝囊,行高位结扎并悬吊,依次缝合至皮肤,手术完毕后患儿需要住院观察3-5天左右,因为切口长,所以在住院期间要对切口进行消*、换药以及拆线等相关处理。
传统的手术切口较长,术后切口出血较多、引发感染的几率较大;小切口较传统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出血少,切口感染几率小,恢复快,住院天数及费用少。
近年来,医院普外二科已相继成功开展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数百例,且患儿均恢复良好,平稳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