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针刀大咖齐聚甘肃省针刀临床解剖班
培训时间:8月19月—26日(18日报道)
培训地点:医院
授课老师:王海东宫长祥卢胜春
培训魏玲(
脊神经后支于椎间孔外口发出,向后行经骨纤维孔,在下位椎体的横突根部上缘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
内侧支:行于小关节连线以内,较细,越过横突根部,经骨纤维管向下,跨越1~3个椎骨,重叠分布于关节连线以内的组织结构(肌肉、韧带、筋膜、皮肤以及小关节、椎板、棘突等)。其中L4、L5内侧支经髂嵴、骶髂关节至骶后。内侧支大部分为感觉纤维。
外侧支:行于小关节连线以外,较粗,向同位和下位关节发出分支,与血管伴行,二者沿横突背面向外下斜行,下降一个椎体,在竖脊肌中间束(最长肌)和外侧束(髂肋肌)间沟穿出,在髂肋肌表面下降三个椎骨,穿出腰背筋膜,继续下降。
外侧支大部分为运动纤维(肌支),支配竖脊肌。L1、2、3的外侧支较长,构成臀上皮神经(皮支),分布于臀部皮肤。
脊膜支:进入椎间孔,分布在硬脊膜、后纵韧带、血管、椎间盘纤维环等。与交感神经汇合成窦椎神经。
由此可见,脊神经后支尤其内外侧支在各自的行程中,都分别经过骨纤维管、孔或胸腰筋膜裂隙,由于孔道细小,周围结构坚韧,且腰部活动度大,易被拉伤;或因骨质增生、韧带钙化,使孔道变形变窄,压迫通过的血管神经,从而引起腰腿痛。此外,脊神经后支跨横突向不同节段脊椎小关节和棘突发出的分支解剖位置较恒定,也为非特异性腰痛神经定位诊断提供了解剖学基础。所以临床上腰痛患者关节突的压痛、硬结最多见。例如:患者L3横突部位的疼痛明显,我们得考虑上位的L1、L2甚至T12脊神经后支的卡压;下腰部疼痛的,我们得考虑上位L1、L2、L3脊神经后支的卡压,所以对于腰痛病人,我们不仅要检查疼痛局部的情况,还得检查上位腰椎的横突、关节突等部位。
(四)臀部
临床上我们发现,臀部肌肉、筋膜的损伤,是引起下肢疼痛、麻木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无论是根性的还是干性的下肢疼痛,只要能在臀部找到明显的压痛和条索,针对性的予以针刀松解,一般都能缓解下肢症状。
1、判断臀部肌肉的损伤点,有如下规律:
下肢后面及后外侧疼痛--在臀部后内侧寻找反应点,如臀上皮神经入臀点、梨状肌上、下孔、臀中肌的中、内侧段等部位多见。
下肢外侧疼痛--在臀部后外侧寻找反应点,臀中肌中、外侧段、阔筋膜张肌等部位多见。
下肢前外侧、膝关节疼痛--在臀部前外侧寻找反应点,阔筋膜张肌、臀中肌外侧段等部位多见。
臀部及大腿疼痛,但不过膝关节--在臀部梨状肌以上的部位寻找反应点。
2、臀部主要病损部位的针刀松解
1)臀上皮神经入臀点:
定位:髂嵴中点下2~3cm的范围内,压痛明显,并可扪及条索处。
刀口线与臀上皮神经走行方向一致垂直皮肤刺入,不一定到骨面,达臀筋膜后刀下有韧性阻力感,纵行切割,横行推摆。
附:臀上皮神经解剖(见图-5)
由T12~L3脊神经后外侧支的皮支组成。从起始到终止,大部分行走在软组织中,将其行走过程分为四段、六点、一管。
骨表段:椎间孔发出后(出孔点),沿横突背行走并被纤维束固定(横突点)。
肌内段:进入骶棘肌(入肌点),向下、向外走行于肌内,走出骶棘肌(出肌点)。
筋膜下段:走行于腰背筋膜浅层深面。
皮下段:走出深筋膜(出筋膜点),与筋膜下段成一钝角的转折,向下外走行,穿行于皮下浅筋膜。此段跨越髂嵴,经过由坚强的骶棘肌、腰背筋膜在髂嵴的上缘附着处所形成的骨纤维性扁圆形隧道(骨性纤维管)进入臀筋膜(入臀点)。
入臀后一般分为前、中、后三支,在筋膜中穿行,中支最粗大,最长者可至股后部腘窝平面之上。
所以,臀上皮神经行程中转折多、角度锐、穿过两层筋膜及多处骨性纤维管(出孔点、横突点、入臀点),是臀上皮神经易受损伤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临床手术还发现,臀上皮神经在穿出臀部骨性纤维管处是薄弱处,一旦腰部损伤,臀肌强力收缩而发生局部压力增高,可使筋膜深层脂肪组织从该管向浅层疝出、嵌顿,造成管道变形、狭窄,从而压迫臀上皮神经,产生相应症状。
2)梨状肌上、下孔:
简便定位法:五指自然张开,小指定位于髂后上棘,食指定位于尾骨尖,掌根向股骨大转子尖方向移动、四指逐渐收拢至股骨大转子尖,此时,中指和无名指移动的范围,为梨状肌的体表投影,即中指线为梨状肌下缘,无名指线为梨状肌上缘,中内1/3交界处即为梨状肌上、下孔。
刀口线始终与神经、血管纵轴平行摸索进针,不强求到骨面,遇阻力感,且病人无下肢放电感和剧烈疼痛,即可行切摆手法,但宜少切多摆。
3)坐骨结节滑囊:患者腹下垫枕定位,刀口线与坐骨神经走行方向一致进针达坐骨结节骨面,行纵向铲切。
4)臀部其他肌肉筋膜:刀口线均与肌纤维走行方向平行进针,达骨面后稍提起,根据粘连的层次,行纵行疏割,横行推摆,然后横转刀口,切断部分肌纤维。
(五)膝关节
1、前面(见图-7、8)
1)内外膝眼(髌韧带两旁):垂直于皮肤进针斜向对侧推进,层次依次为髌骨内、外侧支持带、脂肪垫、关节囊,如果X光片显示有胫骨平台骨质增生的,还应深入到交叉韧带,纵切横切均可。
2)髌韧带:垂直于皮肤进针,松解髌韧带,以后的层次同内外膝眼。但在此处松解交叉韧带必须注意深度,针刀贴着胫骨平台骨面(切忌损伤软骨面),摸索进针,碰到交叉韧带时,有韧性阻力感。
3)髌内、外侧支持带:在髌骨的内或外侧缘,垂直于皮肤进针,松解支持带后还可调整角度,寻找缝隙,往关节腔内通透关节囊。
4)胫骨粗隆:针刀达骨面后,纵向铲切。
2、内侧(见图-7、8):
1)胫侧付韧带:进针后达骨面稍提起,行纵向铲切,横行推摆。注意不要进入关节间隙损伤半月板关节面。
2)鹅足滑囊:位于胫骨内侧髁内下方,为缝匠肌、半腱肌、半膜肌、股薄肌肌腱与胫侧付韧带之间的滑囊,进针后达骨面稍提起,刀口向上呈扇形铲切。
3、外侧(见图-7、8)
1)腓侧付韧带:同胫侧付韧带。
2)髂胫束:针刀达胫骨外侧髁骨面松解。
4、上面(见图-7)
髌上囊:位于髌骨底的上方及股四头肌腱的深面,一般高出髌底6~7cm,宽度可超出髌骨的内外侧缘。根据压痛和条索,定点一般选髌底正中直上或髌骨内外侧角直上2-3cm的部位。针刀达股骨骨面后稍提起,依病变粘连的层次松解股四头肌腱和滑囊,并要注意铲剥囊壁与股骨的粘连。
5、后面(见图-9)
1)腓肠肌内、外侧头肌腱:针刀达股骨内、外侧髁骨面后,行纵向铲切、横行推移,不横切。
2)股二头肌肌腱:针刀达腓骨小头骨面行纵切横摆,不横切。注意:松解腓肠肌外侧头肌腱和股二头肌肌腱时均应避开行于股二头肌腱内侧缘的腓总神经。
3)半腱肌、半膜肌、腘肌附着点:胫骨内侧及内侧髁后面,针刀达骨面后行纵向铲切、横行推移,不横切。
4)腘窝的关节囊及后交叉韧带:刀口线与腘动脉、胫神经走行方向一致从股骨内侧髁进针达骨面,然后紧贴内侧髁外侧缘推进,行纵切横摆,不横切。
关于举办“针刀微创临床应用尸体解剖高级研修班”通知
为了进一步规范针刀技术,普及针刀基础理论知识,提高针刀操作技术水平,增强利用针刀技术更广泛的为患者服务的能力,推动全国针刀医学的发展,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主办、医院承办、中国针刀医学网协办的“全国第十届针刀医学培训班”(项目名称:针刀医学治疗疼痛进展学习班项目编号:BZ)将定于年9月8日至9月16日在湖南中医大学举办“针刀微创临床应用尸体解剖高级研修班”。本次学习特邀请国内著名针刀资深专家前来授课,并邀请省内外针刀专业医师进行学术交流。
一、培训课程
颈项部
①针刀治疗项韧带损伤
②针刀治疗胸锁乳突肌损伤
③针刀治疗肩胛提肌损伤
④针刀治疗头夹肌损伤
肩背部
①针刀治疗肩周炎
②针刀治疗冈上肌损伤③针刀治疗冈下肌损伤
④针刀治疗菱形肌损伤⑤针刀治疗三角肌滑囊炎 ⑥针刀治疗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炎
上肢部
①针刀治疗网球肘
②针刀治疗桡肱关节滑囊炎③针刀治疗桡骨茎突狭性腱鞘炎④针刀治疗腕管综合症
⑤针刀治疗屈指肌腱鞘炎 ⑥针刀治疗腕背伸肌腱鞘炎
腰部
①针刀治疗腰段棘上韧带损伤 ②针刀治疗棘间韧带损伤 ③针刀治疗腹外斜肌损伤 ④针刀治疗腰肋韧带损伤
⑤针刀治疗腰三横突综合症
臀部
①针刀治疗骶棘肌下段损伤 ②针刀治疗梨状肌损伤
③针刀治疗臀中肌损伤
④针刀治疗慢性臀部肌损伤
下肢部
①针刀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②针刀治疗髌韧带损伤
③针刀治疗髌下脂肪垫炎 ④针刀治疗髌骨软化症
⑤针刀治疗跖管综合症 ⑥针刀治疗跟骨骨刺
针刀治疗腰椎病的机理、腰椎局部解剖
腰椎疾病的诊断思路与方法、颈椎局部解剖
针刀治疗颈椎病的机理,颈椎病的诊断思路与方法
环枕筋膜挛缩型颈椎病诊断、针刀手法治疗要点
勾椎关节旋转(侧方)移位型颈椎病诊断,针刀、手法要点椎体前后方移位型诊断、针刀手法治疗要点
腰椎滑脱的针刀治疗、手法要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针刀、手法治疗要点;
腰椎骨质增生症的诊断与治疗
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针刀配合整脊疗法治疗各种脊柱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三叉神经痛等)
针刀治疗各种脊柱疾患(如:驼背、脊柱侧弯、小儿斜颈)
针刀医学结合国外套管针治疗慢性痛疼、软伤科疑难杂病,韩国套管针治疗慢性疼痛疗法(可选)
针刀医学神经触激术:通过针刀触及神经,加强神经致敏现象,产生应激反应,致使该神经所支配的肌群受到抑制,从而使肌张力降低,抑制神经对肌肉的传入冲动,消除或减轻肌痉挛,对肌紧张起到松弛作用。
针刀结合臭氧、射频,治疗常见颈肩腰腿痛、脊柱性疾病
针刀结合臭氧适应症治疗各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各种腰椎病、肩周炎,股骨头坏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各种关节强直、各种骨质增生疾病,以及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
介绍针刀医学全新发展动态,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对颈椎病、腰椎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的病因病理,鉴别诊断,最佳治疗方案,最新治疗进展做进一步的剖析;
详细讲解针刀适应症、禁忌症、十大诊疗误区。
二、培训对象
凡从事骨科、疼痛科、针灸推拿科、针刀、软伤科、麻醉科、康复理疗科、医院、门诊、诊所的临床医生均可参加。
三、颁发证书
1.学员结业后颁发结业证,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国家官方学会)授予国家Ⅰ类医学继续教育学分证书(5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