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形成肿块的一种疾病。常见的疝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
疝气是人类为了“站起来”,而为此付出的代价之一。
自古中医文献中多有关于疝气的记载:
早在《内经》便有关于疝的记载,如《素问·骨空论》之七疝为冲疝、狐疝、癫疝、厥疝、瘕疝、癀疝、癃疝,此后历代医家均有所发挥。“疝”,本所谓气聚腹痛之名也。《说文·疒部》“疝,腹痛也。从疒,山声”,《急就篇·卷四》“疝瘕颠疾狂仁人响”颜师古注云:“疝,腹中气疾上下引也”,即其义也。
我国医学在治疗疝气方面,自古就有不少名医:
元代朱丹溪认为湿热内郁、寒邪外束是疝气发病的病因。
明代张景岳认为治疝必先治气,气实者必须破气,气虚者必须补气。
明代李中梓指出疝气的发病特点:寒则多痛,热则多纵,湿则肿坠,虚亦肿坠,在血分者不移,在气分者多动。
虽然自古以来,疝气以传统保守治疗为主,但随着近代医学的发展,由于多种原因,医院摒弃国粹中医保守调理,把手术治疗作为治疗疾病的首选。
特别是疝气,由于手术会造成损伤、出血等,术后会引发各种并发症:阴囊肿胀、切口浆液肿、局部硬块和异物感、顽固性疼痛、疝复发、睾丸炎和睾萎缩等。加之患者自身原因,许多患者并不适合盲目手术:1、老年患者
老年人气血衰微。组织器官、生理机能、免疫功能均减退。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进行性。手术之损伤明显促进老年人的全身机能衰减,对健康影响很大,又因老年人腹壁肌肉筋膜萎缩、变弱、变薄弹力降低,手术极易复发。因此,老年疝气患者不到万不得已。不主张手术。
2、小儿患者
小儿组织器官发育尚不健全,免疫功能低下,正处在生长发育之旺期,手术的创伤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手术麻醉,易损伤脑细胞,对智商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因此不适宜手术(嵌顿疝除外)。
3、心脏病患者
据文献统计,心脏病患者施行手术的死亡率是无心脏病患者的2.8倍。对手术的耐受性极差,除发生嵌顿疝、绞窄性疝外一般不考虑手术。
4、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血压明显升高时,实施手术可造成多种并发症,手术创面出血增加;麻醉时,血压容易波动;主要表现为手术前血压猛增而手术后血压剧降,这种现象对中老年患者是十分有害的。
5、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咳嗽等可以增加手术风险。且手术后疝气易复发。
6、肾脏疾病
一些学者根据24小时肌酐廓清率和血清尿素氮的测定,对于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原则上不能手术。
7、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在接受麻醉及手术时,导致全身脂肪代谢异常,形成酮血症。糖尿病本身也可能加重。另外,糖尿病患者手术后的感染率明显增加,伤口愈合也相当差。
8、出血性疾病患者
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等疾病,术中易出血且止血困难。
9、血液病患者
如白血病、各种原因的贫血、红细胞减少症等,术中易出血,术后易感染。
10、肝脏病患者
肝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代谢、免疫器官,如发生病变明显影响机体健康,使抵抗力及免疫功能降低,不利于原发疾病的康复且可加重病情,因此,肝脏病未恢复前是不宜做手术的。特别是肝硬化腹水所致的阴囊鞘膜积液(水疝),目前是不能手术治疗的。
11、身体有明显炎症者
手术后易导致炎症加重或感染甚则有引起败血症之可能。
12、疝手术复发患者
由于人体肌肉的平衡性,开刀手术缝合可产生张力。据统计。一般传统的疝修补术的术后复发率为15%-27%。再次手术的复发率可增加10%左右。
善济堂李堂主提醒:
手术并非治疗疝气的最佳手段!中药调理疝气的显著优势,就是找准病因标本兼治,比手术治疗恢复更快,更安全,只要是没有发生崁顿和坏死的任何疝气,均可采用中医药调理。
发现疝气,如不及时调理,疝块可逐渐增大,症状加重,甚至发生嵌顿或绞窄而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得了疝气既不要坐视不理,也不要惊慌失措,必须及时调理,谨遵医嘱,就能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