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不只是投资品
近日,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在北京举行,文物艺术品收藏高峰论坛同期召开。针对国内越来越热的文物艺术品市场,专家们进行了讨论。
文物艺术品市场 应以收藏为核心
“现在,艺术品成为房地产、股票证券之外第三大投资领域。”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余丁介绍。
目前,中国的文物艺术品市场急速扩张:2006年,中国艺术品的拍卖市场已经占到全球第三位;2009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4.4%。其中,北京的贡献度超过六成。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已经成为文化产业里面的一支重要力量。
“近几年来,中国文物艺术品的市场价值逐渐得到了国际拍卖市场的认可。文化不仅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传承民族血脉,同时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淼说。
专家表示,中国文物艺术品越来越为大众所知,除了媒体宣传的功劳,文物艺术品成为资产保值的重要投资手段,才是文物艺术品市场走强的最主要推手。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品创造的高回报率奇迹,使得人们更加把艺术品市场看作是投资通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的文物艺术品市场不得不以客户的投资需求为核心,组织艺术品销售,从而导致艺术品价值与价格严重脱节,这不利于中国艺术品的长期发展。
“以收藏为核心的艺术品市场体系并不排斥文物艺术品的投资作用,也不排斥金融资本进入到文物艺术品领域。”但是余丁强调,资本市场投资手段不应该影响“以收藏为核心”的终极目标:“收藏品不应该只是投资品”。
中国当代艺术 期待本土收藏
2003年以后,中国当代艺术开始成为国际艺术品市场的新兴力量。“中国艺术品引起了国际市场的震动,随后更形成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投资热潮。”中国艺术品市场分析研究中心总监赵力说。
数据显示,2006年3月到2007年9月,中国当代艺术品平均单价增长184%。全球范围内,1950年以后出生并在世、作品成交额超过100万美元的当代艺术家中,中国占了9位,所占比例为世界第一。
和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所占的世界份额形成对比的是,中国收藏者一般比较眷顾古董和外国的美术品,对于本土当代艺术不甚重视。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文化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喻文益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品也是世界的财富,加强艺术品投资培训、经纪人培养,并向大众普及艺术门类和艺术流派新变化的知识,提高大众的艺术鉴赏力等,至关重要。
有专家呼吁,中国还需要促进国有博物馆的当代艺术收藏,有计划地推动中国艺术“走出去”,特别是系统宣传20世纪以来的中国艺术,并确定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标准。
对于北京致力打造全球文物艺术品之都,余丁认为,应该把视野置于全球化的框架内,特别要关注亚洲国家的文物艺术品。“中国作为一个亚洲大国,竟没有一家亚洲艺术博物馆。而且,在博物馆里面也没有分设的亚洲部。”
余丁认为,日本在崛起的时候,没有成为亚洲乃至全球艺术品交易之都,把机会留给了今天的北京,“这是百年难遇的机会。希望我们有更开阔的视野,兼顾大国的胸怀和责任,为建设全球的艺术品交易和交流之都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