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俗称“疝气”或“小肠气”,是指腹壁的某一部位出现缺陷,导致腹膜或内脏器官突出于正常位置之外的一种病理现象。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腹外疝可以分为腹股沟疝、股疝、尿道旁疝、切口疝、肚脐疝等多种类型。腹外疝是普外科最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也是最常见的手术指征之一。那么,什么是腹外疝?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哪些分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一、腹外疝定义
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联通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缺损向体外突出,形成体表肿块。
二、组成部分
病理解剖学上,腹外疝由疝囊、疝内容物、疝外被盖三个部分组成:
1、疝囊
壁层腹膜憩室样突出部(包括疝囊颈和疝囊体)
2、疝内容物
进入疝囊腹腔内脏器或组织(小肠最多,大网膜次之)
3、疝外被盖
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
4、腹外疝的病因
a)腹壁强度降低:
●组织穿行的部位:腹股沟管、脐环
●组织结构发育不全
●切口愈合不良
●腹壁外伤及感染
●各种原因导致的肌萎缩
b)腹内压增高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搬重物、腹水等
5、腹外疝分类
●易复性疝:疝内容物可自由进出,易还纳
●难复性疝:疝内容物不能或不能完全回纳,但无严重症状,含滑动性疝
●嵌顿性疝:疝囊颈小+疝内容物突发无法回纳
●绞窄性疝:嵌顿的肠管发生血运障碍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腹外疝:
专家简介:
林贤超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福建医院普外科;
德国海德堡大学(欧洲胰腺中心)访问学者,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年参加工作,擅长胰腺外科、脾脏外科、疝与腹壁外科疾病的诊治。
专业擅长:
胰腺外科、脾脏外科、疝与腹壁外科疾病的诊治。
社会任职:
福建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实验外科与转化医学学组委员;
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分会肝胆胰外科学组副组长;
福建省抗癌协会肝胆胰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获奖荣誉:
主持2项省级课题,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科研成果:
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福建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